塑料替代搜索 塑料超级搜索
网站地图
搜资讯搜物性
搜料网资讯:

近日,上海、广东、福建、重庆、天津、山东等多个省份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多种化工新材料。

来源:各省市网站,化工新材料整理

上海市:高性能聚烯烃

福建省:巩固发展高性能聚烯烃

山东省:高性能合成树脂、功能膜材料

浙江省:先进石化材料、高性能树脂

广东省:功能高分子材料

重庆市:高端合成材料

目前,国内很多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尚未发布。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广东、重庆已经把高性能聚烯烃列为重点发展内容之一,由此高性能聚烯烃发展的热度,相信已被接收。

根据已投产的聚乙烯和聚丙烯装置统计,聚烯烃整体规模超过500万吨/年的省市有:浙江省、广东省、陕西省、辽宁省。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高级专家王福善曾公开表示,近年来,聚烯烃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个性化和产品细分的趋势以及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高端差异化产品”3个特征。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对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发布,指南特别强调,石化行业在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自主自强能力时,要尤其加快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突破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高性能氟硅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及可降解材料以及己二腈、高碳α-烯烃共聚单体、茂金属催化剂等关键原料。重点优化提升聚碳酸酯(PC)、聚甲醛等工程塑料,特种树脂及可降解材料,碳纤维、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全氟离子交换膜、高通量纳滤膜、锂电池用隔膜等膜材料产品性能。

茂金属聚烯烃产业化将如何提速?

“十四五”规划势必将点燃我国茂金属聚烯烃产业全面攻坚、抢占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的大幕。

与国外差距较大

随着茂金属催化剂及聚乙烯工艺技术的进步,新的mPE产品不断出现,应用领域也随之拓展。国内石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非常重视茂金属催化剂及mPE、mPP产品的开发,正在加速国产化进程。

据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专家张庆国介绍,目前我国茂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产品的研发主要依靠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科院化学所、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目前中国石化处于最前端,由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制备的茂金属催化剂已成功实现工业化,并在齐鲁石化公司的气相法聚乙烯工业装置上批量生产了薄膜料和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料。在国产茂金属催化剂的生产方面,新塑化工一直勇挑重担,并保持与齐鲁石化的紧密合作。

国产茂金属聚乙烯进程优于茂金属聚丙烯,这与国外茂金属聚烯烃产业发展相似。在工业包装和特种包装等领域,茂金属聚乙烯给出了更多的贡献。茂金属聚乙烯的需求量远超茂金属聚丙烯。国内茂金属聚乙烯已经产出薄膜料、滚塑料、管材料和防水卷材料,由齐鲁石化和独山子石化扛起国产化发展大旗。茂金属聚丙烯发展尚处起步,由燕山石化领衔,独山子石化和扬子石化酝酿中。

相信国内龙头聚烯烃企业将在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在中空、滚塑、注塑和管道等领域的应用势必加速,加速实现技术突破。

技术难点亟待突破

“利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高性能材料是开拓其潜在应用的方向,但目前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浩如烟海的茂金属化合物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主催化剂;在助催化剂方面如何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如何确定MAO(甲基铝氧烷)的组成及结构;如何用合适的技术路线实现助催化剂原料的批量生产;催化剂载体(硅胶)如何实现国产化。”谈到我国茂金属聚烯烃的产业化,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谢欣博士列举了种种难点。

除了在研发方面存在瓶颈,茂金属聚烯烃在市场方面也存在阻碍。兰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李贵贤博士强调:“受限于催化剂的成本较高、茂金属牌号切换过程中的物耗能耗较大、茂金属聚合物产品生产及销售尚未达到经济规模、国产茂金属聚合物产品性能尚有待提高、茂金属聚合物的优良性能尚未在国内获得广泛认同等因素,我国茂金属聚烯烃尚未进入大规模市场应用的暴发期。”

产业发展将入快车道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茂金属聚烯烃列入鼓励类产业指导目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意味着我国茂金属聚烯烃发展将进入快车道。”谢欣表示。

我国茂金属聚烯烃的发展进程虽然比国外晚了20多年,但近年来,国内茂金属聚烯烃产业化的速度还是令人鼓舞的。“虽然目前国内市场流通的mPE产品主要为进口产品,但随着国内茂金属聚烯烃技术的不断进步,可生产的茂金属聚烯烃的种类越来越多,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我国在茂金属聚烯烃的开发和生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初步建立起从科研到生产、加工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王平芳指出。

未来茂金属聚烯烃市场需求量将十分巨大,但国内仅有极少数的石化企业具备工业化的生产条件与能力,为积极参与全球茂金属聚烯烃的市场竞争,为国内茂金属聚烯烃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国必须打破国内技术力量的条块分割,依据各自优势,在产业化的重要节点上进行有重点的技术攻关,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同时国内其他石化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与科研单位联手攻关, 开发出更多牌号、更高附加值的茂金属聚烯烃产品。此外,从事茂金属聚烯烃研发的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外公司的交流与合作,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国内的生产实际,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茂金属聚乙烯生产工艺和产品。

成本降低受到关注

陶氏、埃克森美孚茂金属聚烯烃产品种类丰富、产品成本相对较低。高碳共聚单体国产化将可能马上突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正在加速攻坚。MAO国产化进程也可以期待。非茂金属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研发也在加速,相信“十四·五”期间,国内将有望突破高性能聚烯烃催化剂卡脖子的窘况。催化剂降本、共聚单体降本、茂金属聚烯烃产品结构设计攻坚,国产化茂金属聚烯烃产品大幅度降本和性能提升的突破将在近年实现。

相关文章!
搜料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搜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搜料网”独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致电400-6700-720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搜料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