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替代搜索 塑料超级搜索
网站地图
搜资讯搜物性

煤化工业界深入学习总书记“9·13”讲话

已有人阅读此文 - -
搜料网资讯:

  2021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成立十周年,恰逢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公司,针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行业发展的形势及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回顾十年历程、总结宝贵经验、研讨产业形势、擘画光明未来,10月17日,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2021年年会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层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业界专家和企业家汇集一堂,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共创总书记寄语的“潜力巨大、大有前途”光明前景,成为大家共同的心声。

  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化联合会原会长李勇武指出,此次会议时点很特殊,一方面总书记针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讲话恰逢其时,对于全行业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双碳”“双控”不断升级,煤化工首当其冲,行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煤化工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在技术装备上从跟跑者变为领跑者,形成了庞大和完整的产业体系,直面当前的形势和问题,下一步全行业要好好学习领会总书记榆林讲话的精神,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一是要加快优化工艺,这方面的空间还很大,要对标相应的石油化工路线,加快能耗、水耗、效率效益等的全面提升;二是以问题的导向,加快碳减排等瓶颈问题的研究探索,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问题要给予重视,含盐废水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也要妥善求解;三是要加强以企业为中心的行业协调创新,形成合力,重点突破。

  中国石化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在听取了与会专家代表的发言后做了总结讲话。他指出,总书记“9·13”讲话很重要也很及时,对产业发展影响深远,值得全行业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他就自己的三点学习体会跟大家做了分享:一是煤炭作为我们国家的主体能源和基本原料,目前看依然不可替代。从煤炭的利用途径来看,目前化工耗煤居煤炭消费的第四位,随着煤炭由燃料转向原料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煤化工依然是重要发展方向。

  二是煤化工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技术创新,这也是总书记“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指示的要义所在。在世界煤化工发展的200多年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其发轫与驱动力都是因为技术创新。从这个意义来说,当前我国“双碳”“双控”政策既为煤化工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也为行业提供了开创第四个里程碑跨越的机会,从而走出一条“高碳原料低碳发展的新路子”,继续引领全球煤化工的转型升级发展。

  三是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是未来煤化工的发展方向、潜力和希望所在。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这都有明确所指和现实背景支撑,值得业界好好钻研不断取得突破。

  针对不少地区在执行“双碳”“双控”政策上执行“一刀切”、煤化工行业企业反应强烈的问题,李寿生表态,石化联合会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集思广益、研究论证。下一步着重就“切几刀”“怎么切”加快拿出一套更科学的管理方案和办法,助推煤化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在煤化工的发展上要坚持四个区别:一是区别好企业的达不达标,达标企业和不达标企业要有区别对待的细化政策;二是要有燃料煤和原料煤的区别对待、区别考核的相关政策;三是要有考核入口和考核出口的区别,以精准的计量工作为支撑,不光要抓好煤炭消费量的入口,也要探索直接考核排碳量的出口;四是要有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区别,探索多用市场化的机制,落实先进企业有奖励、落后企业受惩罚的长效机制。”李寿生说。

  在高层座谈会上,要科学的而不是运动式的减碳,政策上不要机械地“一刀切”,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突破现实瓶颈开创崭新局面,要持续优化政策、标准、安全、环保等关键环节,成为专家代表共同的心声。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副总经理尚建选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业界是一颗“定心丸”,而“双碳”“双控”对行业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当前煤化工在“有了”方面基础良好,但在“好了”方面才刚刚起步,“双碳”“双控”就是产业由“有了”升级到“好了”的重要契机,也是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提供了产业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的宝贵机遇。煤化工碳排放的问题经过共同努力是能够解决的,关键是要回到本原上,对煤炭有更深刻的和科学的认识理解,力求在物质组合上达到更优,能耗、排放上达到最小,同时还可探索煤化工与新能源的深度耦合、协同发展。

  山东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祝庆瑞分享了山东能源在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方面的探索历程与最新成果,并介绍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些思路,比如在煤炭气化方面将探索干煤粉气化和水煤浆气化的组合式技术集成,在煤炭液化方面将加力探索高温费托技术,扩大差异化产品阵列,同时推进热量的回收利用。

  中石化长城能化公司副总经理何祚云介绍了中石化党组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针对煤化工产业做强存量、做优增量、优化布局的最新部署,并建议应对“双碳”“双控”的现实挑战,煤化工行业要注重系统优化,将节能作为减碳的重要抓手;要在煤基特种材料方面重点发力,多出好成果。

  国家能源集团化工公司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李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能源榆林化工公司后,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刚刚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要求全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还是创新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搭建合作开放的平台、推进协同创新,应该全行业来共同探索。

  中国大唐集团安全监督部顾问李安学指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恰逢其时,在行业发展最混沌的时期带来了最权威的指示,提供了根本遵循,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行业企业有了主心骨,增强了进一步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当前国内缺电问题凸显,全世界面临缺气的新威胁,这都用事实证明了煤化工等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依然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大唐将坚定信心,围绕煤制气继续深耕,做好探索。

  中煤能源集团煤化工研究院院长姜殿臣介绍了集团存量提效、增量转型的整体部署,以及下一步产业发展要注重延伸产业链、重视碳的利用和出路问题的思考。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公司董事长姜从斌分享了公司在应对“双碳”“双控”上的思路,当前航天长征一方面发力大型煤气化技术的创新攻关,一方面探索煤气化技术在环保等新领域的拓展应用,同时积极储备“绿氢”相关技术,面向未来抢占发展机遇。

  此外,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科技与数字化部副部长程靖,上海华谊集团华谊能化公司总经理郑必军,伊泰集团副总裁李俊诚,上海浦景化工技术股份公司总经理诸慎,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总经理李治国,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常务副总裁杨勇,华陆工程科技公司原总工、国家级设计大师山秀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任相坤,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马晓迅等专家代表相继发言,分享了自身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体会,以及各自单位在应对“双碳”“双控”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此外,陕西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贺永德、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党委书记王公应、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化工首席科学徐振刚、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杨晋安、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徐炎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于广锁、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振宇等专家代表也出席了当天的会议。

  会上,李勇武和李寿生为新加入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的安徽普泛能源技术公司、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公司颁发会员证书,并为十年来为现代煤化工行业作出特殊贡献的优秀工作者颁发纪念章,张玉卓、谢克昌、陈俊武、金涌、刘中民、谢在库、包信和、张锁江等院士以及贺永德、姚敏、王辅臣、李永旺、尚建选、姚元根、魏飞、孙正泰、房鼎业、纵秋云等20多位专家受到表扬。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李彬,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分别主持了专委会年会和高层座谈会。

胡迁林在专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十年前专委会应运而生,这十年正是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十年来,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定位逐步明确,形成了领先于世界的产业规模,创新开发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生产了一批有别于石化路线的高附加值产品,工程示范项目运行水平大幅提升,培育和锻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骨干企业。十年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那就是政策是前提、水资源是关键、科学布局很重要、技术是核心、绿色发展是方向。展望未来,煤炭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加快提高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是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着力做好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总结经验推进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高端发展、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几项工作,坚信现代煤化工“潜力巨大、大有前途”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据了解,在国内煤化工发展因政策环境正处于混沌和艰难的关键时期,今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家能源榆林化工公司,再次就涉煤产业发展定调领航。“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煤化工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业者深受鼓舞。

相关文章!
搜料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搜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搜料网”独家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有侵权请直接与作者联系,或致电400-6700-720

以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搜料网所有。